第6段

司徒拔道瞭望站-馬己仙峽道&山頂道交界(前)10分鐘

警隊博物館 - 警隊歷史, 設施.

山頂 - 名稱由來(太平山, 扯旗山, 維多利亞峰), 歷史背景, 高度.

我地身處既地方叫太平山, 當然距離山頂還有一段路程, 咁大家知唔知點解呢個山叫太平山呢? 原來早期香港係有好多海盜既, 有一個比較出名既叫張保仔, 佢既黨羽係山頂監視港口, 發現商船便扯高旗幟作訊號, 通知山下其他黨羽行動, 所以早期太平山係叫'扯旗山'.

後來海盜被瓦解, 再沒有賊匪於山上扯旗, 從始天下太平, 扯旗山便易名'太平山'了. 至於它的英文名稱, 和'太平''扯旗'並關係, 只以當時之英皇的名字命名為'Victoria Peak', 太平山是港島區最高山峰, 高海拔554米, 天清氣朗既時候, 在山頂可以欣賞到美絕的且被譽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既香江夜景。

在前左方公園旁, 是'警 隊 博 物 館'

港英政府成立初期, 港人並不喜歡做差人, 好仔唔當差就係果時流傳下來的, 早期的警隊, 高層都是英國人, 而低層的差不多都是從印度招募來的印度人, 因為當時警隊制服是要戴一頂很大的帽, 身穿綠色制服, 所以被取笑為'大頭綠衣'.

警 隊 博 物 館 的 前 身 是 在 1964 年 成 立 的「 警 察 歷 史 記 錄 委 員 會 」。 該 委 員 會 搜 集 了 不 少 與 警 隊 歷 史 有 關 的 文 物 , 並 建 議 開 設 一 所 博 物 館 展 出 這 些 物 品 。 警 隊 博 物 館 遂 於 1976 年 成 立 , 原 址 位 於 警 察 總 部 , 規 模 不 大 , 其 後 遷 至 灣 仔 大 生 商 業 大 廈 , 再 於 1988 年 遷 至 現 址 。

博 物 館 分 為 四 個 展 覽 廳 : 歷 史 展 覽 廳 、 毒 品 展 覽 廳 、 三 合 會 展 覽 廳 及 專 題 展 覽 廳 。 博 物 館 的 樓 面 面 積 共 達 570 平 方 米 , 展 品 超 過 600 件 。

歷 史 展 覽 廳 藉 歷 史 圖 片 、 歷 史 檔 案 、 制 服 、 設 備 、 配 槍 及 其 他 文 物 以 展 示 警 隊 的 演 變 。 珍 貴 的 展 品 包 括 曾 殺 死 一 名 警 員 而 在 1915 年 被 射 殺 的 「 上 水 之 虎 」 頭 顱 標 本 、 前 警 務 處 處 長 麥 景 陶 先 生 遺 孀 所 捐 贈 的 紀 念 物 品 、 1894 年 的 「 瘟 疫 」 獎 章 及 各 種 偽 鈔 樣 本 。

毒 品 展 覽 廳 披 露 了 香 港 的 毒 品 問 題 。 展 品 包 括 各 種 仿 製 毒 品 、 吸 毒 用 具 、 形 形 式 式 的 運 毒 方 法 和 一 個 製 造 海 洛 英 的 模 擬 工 場 。

三 合 會 展 覽 廳 則 介 紹 了 本 地 三 合 會 的 歷 史 、 活 動 範 圍 , 以 及 成 員 所 奉 行 的 信 條 和 採 用 的 儀 式 。

而 專 題 展 覽 廳 就 不 時 會 更 換 展 覽 的 主 題 。 首 個 展 覽 是 以 「 水 警 」 為 專 題 , 其 後 依 次 為 「 警 察 機 動 部 隊 」 、 「 交 通 警 察 」 和 「 警 署 」 。 現 時 的 展 品 是 「 警 察 制 服 」 。

開 放 時 間 是 逢 星 期 三 至 星 期 日 : 上 午 九 時 至 下 午 五 時, 而 星 期 二 只 開 放 下 午 二 時 五 時, 星 期 一 及 公 眾 假 期 則 休 息


第7段

馬己仙峽道&山頂道交界-何東樓(左)10分鐘

山頂交通 - 山頂道歷史, 纜車, 轎子, 人力車.

宜家我地就坐緊架好舒適既旅遊巴上山頂,咁你地唸下以前既人係用乜野上山頂既呢?就係用人抬既轎喇!雖然後來有0左纜車,但係抬轎上山呢個行業都一直維持到1924年。

山頂纜車有限公司自1888 年起營辦纜車,現時行駛既纜車, 係1989年由瑞士製造, 已經係香港的第三代纜車,行走中區至山頂,全線設有四個中途站。

纜車線全長 1.4 公里, 攀山396米, 如果中途無人上落車的話,由中環到山頂只需要8分鐘。攀山最傾斜既角度係27度,係果個時候,在車廂中間通道站立起來的話, 人就像處於失重狀態,旁人看起來十分有趣。

纜車並非靠燃油驅動,而是由山頂上的一個巨型馬達,捲動一條連接纜車車廂約粗兩英寸的鋼纜把纜車拉上來。因鋼纜具申廷性,所以每日長度都會有少少增加, 當增長到一定的程度時, 便要把它剪下來, 如果你想把那部分買下來作為記念的話,山頂是有出售的, 十寸左右約1800蚊。

山頂纜車主要作為康樂設施使用。在1998年,每日平均載客達 9 000 人次,主要是遊客和本地觀光人士。 成人單程車費為20元 , 來回則30 元。

The Peak is Hong Kong's number one tourist destination, playing host to more than 6 million visitors each year. It features the city's oldest and most reliable mode of public transport, The Peak Tram, in operation since 1888. A scenic ride up from the city centre to The Peak takes only 7 minutes.

At the summit, visitors arrive at The Peak Tower, the city's most unusual building and icon. The unique "wok" shaped tower sits at an elevation of 396 metres. Viewing terraces located on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tower offer spectacular views of the Hong Kong and Kowloon skylines, including Victoria Harbour. Inside The Peak Tower, visitors will find over 112,000 square feet of lively shopping, great restaurants and some of Hong Kong's best entertainment attractions, including Ripley's Believe It or Not!® Odditorium, the exciting Peak Explorer Motion Simulator and Madame Tussaud's - London's famous wax museum. The Peak Tower also puts visitors in touch with Hong Kong's lesser known, but equally breathtaking natural side. Visitors can take a leisurely stroll along one of the nature trails starting from The Peak Tower and relax among the lush green vegetation while enjoying a 360-degree view of Hong Kong.

南丫島(第三大島).

請大家睇0下左手面既一個離島,如果由高空望落去,就會見到個既島係Y形既,而呢個島位於香港既南面,所以叫做南Y島。香港早期的發電廠係位於南Y島,依家仍然為島上供應電力。現時既南Y島已成為很多外國人在港的渡假小島。島上有形形色色的西餐廳、酒吧及休閒咖啡店等等。而最出名莫過於島上既海鮮餐廳了,有些餐館更提供免費渡輪給遊客前往,由中環出發船程約30分鐘。


第8段

何東樓-山頂(停車場)7分鐘

何東樓歷史(曉閣園).

山頂 - 居住歷史, 樓價, 名人府第.

請大家望望前面既一座別墅, 呢座別墅叫'何東樓', 又叫'曉覺園', 建於1938年, 分別以慈善家何東先生及他的太太名字張覺蓮而命名的. 何東先生既父親係英國人, 母親係中國人, 他學貫中西, 年輕時已晉身怡和集團當買手, 是香港20年代時華人四大家族之一(其餘分別是李氏,周氏和利氏), 唔講大家都可能唔知道, 佢仲係大家熟悉既武打巨星李小龍既外曾祖父及亦是賭王何鴻燊先生既曾祖父潻.

早期因為有'歐人住宅區保護條例', 華人係不能入住山頂區的, 而何東先生就係第一個居於山頂既華人. 因為山頂區環境好, 空氣清新, 而且往返中環區亦很方便, 所以一直都是一些有錢人既豪宅集中地, 能夠住在山頂區既, 不是達官就是貴人, 當年八百伴集團老板和田一夫以香港為總部既時候, 就從匯豐銀行大班手中以超值價港幣8000萬購入山頂別墅一間, 後來集團出現問題時, 再以2億3000萬售出, 而買家就是明珠興業集團既老板黃坤先生.

黃坤先生將別墅一分為九出售, 每幢作價一億, 巨星周星馳也其中買家之一. 而現時山頂區既樓價大約是每平方尺$8000至上12000左右, 大家喜歡的話, 不妨考慮買番間, 我好樂意為大家做呢個中間人的,哈...

好了, 差不多到山頂了, 大家唔使心急, 車停定先好起身, 呢度大約逗留45分鐘, 相機銀包記得帶, 貴重物品跟身, 最好帶埋外套及太陽傘, 記住我地既巴士車牌係AA1668, 落車之後請大家跟住我, 比小小時間我再同大家講解一下先至解散, 好冇?


第9段

山頂步行 - 10分鐘

大家身處既位置就係叫山頂廣場,我地將會逗留30分鐘,30分鐘之後我地會係返巴士度集合,想去洗手間的朋友,可使用商場2樓之洗手間,商場裡面有餐廳同快餐店.

前面就是凌霄閣,現時所見樓高七層 具現代氣息的凌霄閣於1997年5月落成,替代了1972年開幕並於1993年拆卸的舊建築物「老襯 」。凌霄閣由英國建築師特果法雷爾(Terry Farrell)設計,外形呈十分獨特的碗形,是一座兼備觀光、 娛樂、購物於一身的綜合大樓。

凌霄閣的娛樂設施豐富,設有一列共90個座位的機動列車,帶領旅客體驗香港的發展歷程,全程由電腦操作,並加插動畫影像及其他特別效果。超動感影院以太空船為主題,觀眾可坐在環回活動的座椅上親身感受虛擬現實的逼真效果。

「Ripley's信不信由你﹗」奇趣館展示500多件奇珍展品。此外,還有亞洲首間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分7個不同主題,包括「電影天地」、「體壇名將」、「蠟像作坊」、「名人派對」、「偉人殿堂」、「恐怖魔屋」及「音樂至尊」,展示過百尊中外知名人士和本港名人蠟像,栩栩如生。

凌霄閣內又設有餐飲場所及各式商鋪,旅客可以在這裡盡享觀光、娛樂及購物的樂趣。旁邊的山頂廣場樓高三層,內設商店、餐廳、娛樂設施、公共交通車站及停車場。


第10段

山頂-馬己仙峽道&山頂道交界(前)12分鐘

食水 - 地下水不足, 制水, 東江水, 薄扶林水塘, 水費 天氣 - 亞熱帶氣候, 氣溫, 濕度, 颱風, 危險斜坡. 植物 - 洋紫荊, 大榕樹, 鳳凰木, 夾竹桃. 四層樓歷史 - 婚姻制度, 結婚儀式.

大家剛才去過港島最高既山太平山喇!係唔係有居高臨下既感覺呢。其實太平山有海拔554米,但係大平山並唔係香港最高的山,而全港最高既山係位於九龍半島既大帽山,佢有海拔958米架。

由於香港既天然資源有限,幾乎一切本身所需既:包括食品、工業原料、機器、甚至食水,都要倚靠外地輸入和供應,其實係對香港非常不利。

大家請睇下你地既右下方,呢個係香港島第一個水塘,叫做〝薄扶林水塘〞。其實,香港本身係冇大河流同湖泊既,所以起食水供應方面係好依賴平時收集到既雨水。而每年香港既降雨量只有2124立方米,實際係唔能夠應付現時既需求。自1877年薄扶林水塘建成後,多個更大型既水塘都陸陸續續相繼建成。1967年有船灣淡水湖同1977年既萬宜水庫都係位於新界既比較大型既水塘。

目前中國既東江水係香港食水的唯一主要來源,係1963年,有一句說話都會成日聽到既〝樓下快的閂水喉呀!〞 - 個陣時香港出現一次嚴重的旱災,每四天供水四小時,就連工廠都要停產,當時國家總理周恩來知道之後,就立刻命令把珠江水東流 – 即係東江水喇! 個陣時用8級提高水位工程把東江水引到深圳水庫,再用水管輸送到香港。但由於新界至九龍被獅子山擋住,所以挖呢條隧道比絛食水運輸管可以穿山而過,而現在既獅子山隧道就係起個陣時興建既。

現時起香港有7成的食用水都由中國供應,每年用水量係8億4千4百萬立方米。從食水問題上就知道,香港有今日既繁榮同成就係祖國對我們既愛護同支持,冇祖國和欴民的支持,就冇今日既香港。其實香港人亦十分愛國既,每次一知道華東有水災或河北有大地震,都係香港人第一個企出來捐款同攪大型捐錢活動。

跟住,就同大家介紹香港既婚姻制度,在1970年以前,香港係根據大清律例允許一夫多妻制。等一陣我們會經過一個建築物叫〝四層樓〞,係一個非常特別既建築物,其實個幢係50年代既一位中國富商為佢個四位夫人而興建既,充滿濃厚既印度及西方色彩。

0拿,現家請大家望一望前面,個幢就係〝四層樓〞。佢既特別之處就係每一層的出口都唔同,咁個四位夫人未唔會成日出出入入都撞口撞面囉!而係1950年之前,大家都按照傳統係用大紅花轎迎親既,但係因阻塞交通關係,政府就係1954之後禁止大紅花轎係馬路上行唻行去,而改用汽車 – 即係依家既花車去迎親喇!

(薄 扶 林 水 塘 是 香 港 第 一 個 水 塘 , 位 於 香 港 島 薄 扶 林 郊 野 公 園 內 。 水 塘 的 興 建 工 程 於 一 八 六 零 年 動 工 , 並 於 一 八 六 三 年 完 成 。 其 後 因 香 港 的 人 口 不 斷 增 加 , 用 水 的 需 求 甚 切 , 便 於 一 八 七 一 年 在 原 有 的 水 塘 上 游 興 建 了 新 的 薄 扶 林 水 塘 , 於 一 八 七 七 年 開 始 運 作 。 雖 然 建 成 時 水 塘 的 容 量 達 二 十 六 萬 立 方 米 , 亦 未 能 完 全 解 決 香 港 食 水 的 需 求 問 題 , 因 此 亦 觸 發 起 興 建 大 潭 水 塘 的 計 劃 。 )